学功须知 二、如何理解练本功法要经过“禅”的过程?如何实现?大家知道,“禅”是梵语“禅耶”的略称,即安定、止息杂虑的意思。这岂不是与我们反复强调的在练本功法时“不要入静、不要意守,也不要将别的功法的概念带入本功法”的提法相矛盾吗?是的,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,每一次都反复强调“不要入静,不要意守,也不要把别的功法的概念带入本功法”,并且反复说明练功时“在动作姿势正确的前提下,可以讲话、唱歌,可以看电视、听音乐,甚至可以吃东西……”然而,练功场上往往是,开始时谈笑风生,但过不了多久却语声寥寥,显得很安静。这是因为人们要保持肢体处于正确的“架式”,中枢神经系统必须进行支配,加上已经得到的“气感”,自然“站中自静”,甚至会有“飘飘若仙”之感,而达到“独立守神”的境界,这就实现了“安定、止息杂虑”的目的,即所谓“禅”也。这样,不仅可以避免初学者无法入静的苦恼,而且是防止出偏差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。同时,这样练出来的“劲”也大,“气”也足,“内气外放”时也无须做什么准备动作。 三、控制七情,善于调整中医学称人们情志的“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”为七情。这不仅是人对周围环境刺激的主观反应,而且往往决定着人的生死存亡。精神科专家认为,任何感情变化的时候,人体最高司令部——大脑都在调兵遣将,继而导致心律、血压、呼吸、代谢、体温等一系列的复杂变化。纵然颜面上不过“轻起涟漪”,内心世界却在“翻江倒海”。就在你蹙眉、咬唇、瞪眼、虎脸、切齿、掩面之间,身体内部已经遭到了严重的损害。因为,任何一桩事情,根据你对它作出的反应,对你自身的免疫系统,不是增强,便是损伤。而“喜则气缓”,倘喜得过分,同样也能使人丧命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:“情绪是生命的指挥棒!”因此,我们必须善于控制“七情”对自己的干扰,这对我们练气功者来说,是尤其重要的。练功者在生活上还必须善于调理。饮食切勿过饥过饱,少食辛辣生冷食物;起居作息要有规律,少吃或不吃烟酒,要节制性生活,平时要改变不正确的行、立、坐、卧姿势,要“站如松,坐如钟,卧如弓,行如风”。在练功前,首先要排净大小便,松衣宽带。在室内练功,应将窗户打开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但又要防止“过堂风”。在室外,则应尽可能选择有花草树木、有流水而地面又不潮湿的地方练功。每次练功不少于半小时。 四、循序渐进,扎扎实实初练功者难免会有急躁的心情,恨不得几小时就能学会全套功法或一味追求“气感”。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,但却往往“欲速则不达”。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是由一系列桩势合理组成的功法,每套功法都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,不按照要求的姿势和时间去练功,就难以达到一定的目的;不达到第一个要求和目的,就难以向第二个要求和目标迈进。如果急于求成,偷工减料地练功,结果是只会摆架子或者连架子也摆不像,那就达不到治病强身的目的,更谈不上“内气外放”给他人治病了。因此,必须循序渐进,一步一个脚印,实现一个目标后,再向新的目标前进,以便打下深厚扎实的功底,为进一步提高打好基础。 五、要持之以恒,不要见异思迁人体永远处在阴阳平衡的不断调整之中。练功者通过每天的锻炼来调节自身的阴阳平衡,以保持健康状态,这是永无止境的。今天通过锻炼使身体的阴阳平衡得到了调整,身体就感到舒服;明天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又会产生新的不平衡,又要重新锻炼加以调整……练功者只有经过长期而刻苦的锻炼和系统认真学习功理,才能实现从祛病到健身,从防病到延年,从病者到气功师的转变。而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,是不会有成效的。要做到持之以恒,首先要过好疲劳关。因为本功法的基本功就是马步站桩,它应用最广,效果也最大。但是练站桩比较枯燥(当然可以用听音乐等来调节),也比较艰苦,练功头几天往往会有肌肉酸痛等反应,有些人可能就坚持不了,继而失去信心,半途而废。其实只要坚持下去,艰苦数天,就会“苦去甘来,乐在其中”进入新的境界。 祖国气功百花园中奇花之多,实在令人目不暇接。 从总体来说,任何一家气功都可治病健身;任何一种功法,也都有它各自的特色。练功者,特别是初学者,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功法?我们认为,有四条原则可供参考,即:一要功法简单,易学易练;二要得气快,疗效显著;三要安全可靠,不出偏差;四要讲科学,不搞封建迷信。无数的实践已经证实,并还将为更多人的练功实践不断地证实,“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”是完全符合这四条原则的上乘功法。我们认为,你既选准了一种功法,就应坚持练下去,只有这样,才有利于“气功复合条件反射”的建立与巩固,使你不断有所长进。 |
|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王瑞亭一指禅健身馆版权所有|王瑞亭一指禅健身馆
( 粤ICP备12056705号-2 )收录查询
安全联盟
GMT+8, 2021-3-6 16:04 , Processed in 0.016466 second(s), 11 queries , APCu On.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